回复 戎昱《咏史》汉家青史上,计拙是和亲。社稷依明主,安危托妇人。岂能将玉貌,便拟净沙尘。地下千年骨,谁为辅佐臣。《咏史》诗的大意是说:汉人历史上的所有国策里,最糟糕的就是和亲政策;国家安危只能仰仗英明的君主,哪能寄托在女人的身上呢;历史上竟然有那么多将相大臣赞成和亲,真不配作为国家栋梁啊!“安危托妇人”的“托”,在古汉语里属于反训,简单讲就是反过来理解,“托”就是“不托”。唐宪宗提到的那位魏绛,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大臣,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和亲政策的人。唐宪宗如此褒奖《咏史》诗的作者,如此贬低魏绛,那些提议和亲的大臣们就该从此住口了。天下人也从此知道了这首《咏史》,知道了它的作者戎昱——原本不太出名的一位诗人。
回复 于是放弃了对两人的阻止,也算默许两个人的存在。回国后,信子也随周作人回了绍兴老家,周作人将其介绍给家里人。虽然这段异国恋在当时应该是议论纷纷的事情。但因为母亲的宽容大度未有阻拦,便顺理成章喜结连理了。婚后两人与母亲同住,家庭条件也不算差,母亲管账,信子做活,因为她手脚麻利,做事干练,与鲁迅平和的老母亲相处的也极好,虽然语言不通,但周作人待她温和,经常帮信子沟通翻译,所以在绍兴老家很长一段的生活也算和乐融融。不久,信子将在老家的亲友接来中国一起生活,在此期间,信子还将自己的妹妹羽太芳子介绍给鲁迅的三弟,周建人。这段亲上加亲的姻缘,缓解了信子的思乡之苦,在往后几十年在中国的生活中,也算有个依偎与牵绊。
回复 这张图是四季青学区,近两年内不同套价、不同房龄区间的成交数据统计,每一格最前面的数字代表成交量,看不清小字可以点开大图,总价每100万一个个区间、房龄每10年一个区间、详细至极,该学区内二手房小区本来就少、成交量更少、成交数据概况看图吧、不再赘述。